专家评委

【基本信息】

姓 名:钟绍春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 业:软件、教育技术

传 真:0431-85683368        邮 箱:sczhong@sina.com

【简介】

钟绍春,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经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劳动模范,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被聘为多个省、地(市)、县(区)教育信息化顾问。

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云平台、数字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等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与研发,学科教学工具、仿真实验室等教学软件的设计与研发;教育信息化应用支持与交流平台搭建等研究和应用工作。

提出了变革和创新教学的智慧教育模型和理想课堂构建方法,组织研发了能够支撑教育革命性变化的教育云平台、数字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

先后承担了国家级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7项。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科研及教学等奖励。发表了论文110余篇,多篇文章被SCI、EI、CSSCI检索。

所带领团队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地(市)、县(区)4200多所学校建立了教育信息化实验区合作关系,建立了700多所研究与应用示范基地校。研究成果推广到全国48000多所中小学校应用。有效引领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方向。

【主要学习简历】

1982.9-1986.7 东北电力学院计算机系   本科

1986.9-1989.7 吉林大学计算机系     硕士

1990.9-1994.6 吉林大学计算机系     在职博士

1995.11-1998.2 吉林大学计算机系   在职博士后 

【主要工作简历】

1989年7月-1998年2月 吉林大学计算机系   教师

1998年3月-2001年3月 海信集团软件研究所 所长

2001年3月至今 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 首席专家

2006年7月-至今 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

【社会学术兼职】

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教育软件协会副主任;

全国教育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吉林省科协常务理事;

英国迪蒙福特大学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东营市、吉林省松源市、辽宁省鞍山市、深圳市福田区等60多个地市、县市区教育信息化顾问。

【主要讲授课程】

计算机概论、模式识别、汉字识别技术、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方法、算法分析、数据挖掘、不精确推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等本硕博课程

【指导研究生情况】

毕业硕士研究生40多人,在读17人

毕业博士研究生7名,在读14名

【学术著作或教材】

1.《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丛书15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计算机与教育应用促进学与教创新》,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Entertainment for Education Digital Techniques and Systems》,Springer,2008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篇,吉林教育出版社,2006年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设计篇,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6年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篇,吉林教育出版社,2006年

7.Photoshop 最新滤镜与艺术设计

8.计算机概论讲义

9.模式识别讲义

【主要科研项目】

(1)高中新课程改革学业水平考试系统,科技部创新资金项目,2009-2010

(2)下一代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应用示范,国家发改委,2009-2010

(3)多媒体作业系统,国家火炬计划, 2006-2008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体系研究”,中央电教馆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2006

(5)多媒体作业系统,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2004-2007

(6)中小学学科教学动画制作工具软件,国家科技创新项目,2004-2006

(7)中小学学科教学资源及开发与应用工具软件产业化项目,国家软件行动计划软件产业化项目,2003-2007

(8)信息化教育平台,国家级火炬重点项目,2003-2006

(9)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国家电子基金项目,2002-2005

(10)东师理想信息化教育平台,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002-2005

(11)教育资源配送系统,国家科技创新项目,2002-2004

(12)多媒体作业系统,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2001-2005

(13)信息化教育平台,国家电子基金项目,2001-2004

(14)安全教育动漫软件,吉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2011-2012

(15)吉林省农村初中理化生虚拟实验教学软件,吉林省政府,2010-2012

(16)中国教育电视台学习超市中小学物理、数学学习资源建设项目,中国教育电视台,2010-2011

(17)德育教育动漫软件,吉林省电子发展基金项目,吉林省工信厅,2009-2012

(18)吉林省网络教育关键支撑技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项目,吉林省科技厅,2009-2011

(19)实践性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开发平台,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科技厅,2009-2011

(20)学习超市互动学习和培训创意项目,中国教育电视台,2009-2010

(21)基础教育网络教学中间件软件,吉林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2006-2007

(22)中小学学科教学资源及开发与应用工具软件,吉林省人才开发资金计划(重大科研成果转化),2006-2007

(23)无编码学科动画生成平台,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5-2006

(24)作业考试系统,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02-2005

(25)基于internet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项目,2002-2005

(26)中小学信息教育平台,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2001-2004

(27)长春市网络教育关键支撑技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长春市科技局,2009-2011

(28)长春市百亿增值工程—无编码学科教学动画生成平台,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长春市科技局,2009-2011

(29)温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区/校合作项目,企事业委托,2005-2008

(30)河北武安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区/校合作项目,企事业委托,2004-2007

(31)地球物理勘探应用开发平台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003-2006

(32)中学物理教学平台,长春市特快列车重点项目,2001-2005

(33)其他项目:国家现代远程资源建设项目7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型与方法”作为教育部 “十五”重点规划课题在全国700多所学校进行研究和实验;国家95重点攻关项目世界史纲多媒体教学软件1999年6月完成;博士后基金课题“地质图形识别方法研究”,1998年2月完成;由中宣部、广电部、教育部联合支持的大型多媒体干部理论学习光盘教学软件“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东北师范大学、理想集团、中央电视台协作联合开发制作,于1999年5月完成;石油部75大庆油田攻关项目2项;92-96年作为核心骨干完成了国家863项目3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完成200多项系统集成及企事业单位网络建设项目。

【主要科研成果】

1、主要创新成果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方面,提出了从学科入手开展整合为主线,从信息技术入手开展整合为辅线,将两者有机结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在从课程入手开展整合的途径中,提出了基于课程实施过程的整合方法。在从信息技术入手开展整合的途径中,提出了从信息技术环境的四个方面构建教与学模式的整合方法。特别是提出了课程中“整合点”的概念,澄清了教师在整合概念方面的混淆,使教师从以技术为本开展整合的误区中真正转变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科学整合,使各地教育局和中小学校在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过程中,从单纯应用技术的定位转变到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有效提高课程的教与学质量和效率上。通过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实验证明,该方法有效引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工作方向。

在资源和软件研究方面,组织研究开发了符合新课改要求、满足教师与学生在讲授、交流、实践、巩固与提高、测评等不同环节需要的教学资源及工具软件共六大系列、80多个品种。研究开发了能够有效支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构化资源。研究开发了系统的支撑软件及工具软件。包括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备课平台(编辑、集成、动画制作),教学平台(讲课、学习、考试与训练、作业、答疑、交流、评价、论坛平台),管理平台,家校互通平台,教研及博客平台。这些资源及软件能够满足讲授、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独立进行的自主/协作学习、测评、教师独立制作资源、远程学习、教学管理、信息发布、区域性资源共享等教学环节的需要。

在软件理论及方法方面,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基于二级不确定性模型的教学、学习经验知识的表达、存储、管理,以及知识的提取、精练等的模式、方法与技术。提出了在 INTERNET 环境下实现资源存储、共享、管理等的分布式多 Agent 系统模型,并提出了在该系模型中基于统计数据挖掘方法实现网上教学信息搜索与筛选、个性化资源选择与配送的模式与方法。提出了基于教学经验知识、个性化资源搜索与筛选的网络智能导学模式与方法。提出了学科局部可通用动画构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智能规划和感知技术的,包括基本构件、基本信息库、基本运动规律库等的学科动画构建平台模型。

在教育信息化推进方面,提出了通过课题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方法,提出了通过实验实现区域整体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及方法,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实施方案。

在应用推广方面,目前研究院已与全国20多个省市近300个地(市、州)、县(市、区)的教育主管部门,3800多所中小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北京、天津、广州、南京、沈阳、哈尔滨、济南、贵阳、大连、深圳、东营、青岛、杭州、合肥、温州、重庆、厦门、贵阳等地建立了研究与应用实验基地;培训中小学教师36000多人,教育科研成果已经推广到全国23700多所学校。

2、建立的科研平台  

整合了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以及全国700多所研究基地学校,汇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信息技术研究人员和优秀的一线教师,组建了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220多人),申请设立了教育部唯一从事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通过5年的努力,已经建立了能够有效支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及成果转化的平台。该平台包括下列内容:(1)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内唯一从事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实验区,全国20来个省市的200多个地市州、县市区作为实验研究的合作区,参加实验的学校3800多所;(3)课题研究学校,全国27个省市的700多所名校;(4)与全国50%以上的省级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5)每年一度举办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活动,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举办,学校、区域、省市、全国分级举行;(6)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7)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8)教育信息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吉林省教育软件重点实验室。

3、有代表性的论文

[1]钟绍春,刘大有. 时态逼近关系及时态逻辑的扩充,软件学报,Vol.7 No.2,ISSN1003-1553,1996

[2]刘大有,钟绍春,高雅卿. 具有两级不确定性的推理模型,软件学报,ISSN1003-1553,Vol.4 No.3,1993

[3]刘大有,钟绍春,高雅卿.在多个ES协作系统中不一致性问题的处理,软件学报,ISSN1003-1553,1991.10

[4]钟绍春,钟世军,王伟,钟永江. 关于深入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

[5]Zhong Shaochun and Liu Dayou. Processing of Uncertainty Temporal Relations,计算机学报(英文版),ISSN 0254-4164,Vol.11 No.1,1996

[6]Liu Dayou and Zhong Shaochun.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Two-Level Uncertainty Reasoning Model (URM) and the Improvement on It,计算机学报(英文版),ISSN 0254-4164,1996.02

[7]刘菊,钟绍春,解月光.教育研究中的系统科学进展与应用,远程教育杂志,2011

[8] 周忠武,庞敬文,钟绍春. 教学软件与资源建设的思路与方向研究究,中国电化教育,2012,

[9] 王伟,钟绍春,吕森林. 面向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移动智能系统研究,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路鹏,周东岱,解月光,钟绍春.面向e-Learning领域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11

[11]张亚媚,钟绍春,钟永江,徐彤,孙欢. 语文说明文教学支持平台的设计及应用,中国电化教育,2009

[12] 谢盼,周东岱,钟绍春,张琢. 面向数字化学习支撑环境构建的Web服务组合方法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9

[13] 王伟,钟绍春. 利用多类终端实现移动学习的支撑系统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8

[14]张亚媚,钟绍春,单丽,钟永江,徐彤. 信息技术与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整合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8

[15]钟绍春,张琢,李吉南,钟永江.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07

[16]王伟,钟绍春,吕森林. 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9

[17]钟绍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及软件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5

[18 钟绍春. 关于教育信息化一些关键问题的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5

[19] 荆永君,钟绍春. 教育资源研究热点述评,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

[20]姚易,周东岱,钟绍春,张琢. 面向Spring框架的模型转换技术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1]张洪梅,周东岱,钟绍春,张琢. 一种基于鲁棒性分析的Web应用PIM建模方法,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2]张琢,钟绍春,管继文. 对序列挖掘算法Apriori(All/Some)的改进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23]钟绍春,张琢.专用领域自动问答系统模型,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4]许诣博,钟绍春. 基于WAP的移动学习系统,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

[25]刘菊,钟绍春. 网络时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连接主义,外国教育研究,2011

[26]李志聪,钟绍春. 自适应学习系统中朴素贝叶斯分类的应用研究.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

[27]钟绍春,钟世军,王伟,钟永江. 关于深入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

4、专利等实用成果

(1)软著登字第015994号,不等式组自动求解平台[简称:解不等式组平台 V1.0]

(2)软著登字第016113号,地球物理应用开发平台V1.0

(3)软著登字第005499号,东师理想电子教室系统[简称:电子教室系统 V1.0]

(4)软著登字第015188号,东师理想动画制作平台[简称:动画平台 ]V1.0

(5)软著登字第 005498号,东师理想多媒体教学系统[简称:多媒体教学系统 ]V1.0

(6)软著登字第019145号,多媒体作业系统V1.0

(7)软著登字第015995号,方程组自动求解平台[简称:解方程组平台 ]V1.0

(8)软著登字第015187号,东师理想化学输入模板软件 Achem1.0[简称:化学输入模板] V1.0

(9)软著登字第010237号,东师理想教育教学评估系统[简称:教育教学评估系统 ]V1.0

(10)软著登字第015997号,东师理想数学函数平台[简称:函数平台]V1.0

(11)软著登字第 0012539 号,东师理想信息化教育素材库系统(初中版) [简称:信息化,教育素材库(初中版)]V1.0

(12)软著登字第015189号,东师理想信息化教育素材库系统 (高中版)[简称:信息化

教育素材库(高中版)]V1.0

(13)软著登字第0012537号,东师理想信息化教育素材库系统 (小学版)[简称:信息化教育素材库(小学版)]V1.0

(14)软著登字第015996号,小学数学竖式平台 V1.0

(15)软著登字第005497号,东师理想校园网络管理系统[简称:校园网络管理系统]V1.0

(16)软著登字第0012538 号,东师理想信息化教育平台 [简称:信息化教育平台]V1.0

(17)软著登字第 005496号 , 东师理想远程网络教育系统 [简称:远程网络教育系统]V1.0

【鉴定成果】

1、无编码学科教学动画生成平台,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吉林省科技厅,2008

2、中小学学科教学动画制作工具软件,国家科技创新项目,科技部,2006

3、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国家电子基金项目,国家信息产业部,2005

4、信息化教育平台,国家电子基金项目,国家信息产业部,2005

5、教育资源配送系统,国家科技创新项目,2004

6、地球物理勘探应用开发平台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科技部,2003

7、多媒体作业系统,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教育部,2005

8、作业考试系统,吉林省科技创新项目,吉林省科技厅,2005

9、基于internet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项目,吉林省科技厅,2005

10、中小学信息教育平台,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科技厅,2004

11、中学物理教学平台,长春市特快列车重点项目,长春市科技局,2005

1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体系研究”,中央电教馆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中央电教馆,2006

13、“世界史纲多媒体教学软件”,国家95重点攻关项目,教育部,1999年

14、“地质图形识别方法研究”,博士后基金课题,教育部,1998

【获奖信息】

1、科研获奖:

(1)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平台应用与推广,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2

(2)基于internet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6

(3)信息化教育平台,国家重点新产品,2003

(4)多媒体作业系统,国家重点新产品,2004

(5)基于internet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国家重点新产品,2006

(6)信息化教育平台及素材库,东北地区高校优秀教学软件一等奖,2001

(7)世界史纲多媒体教学软件,首届全国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大奖赛三等奖,2000

(8)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平台,吉林省优秀软件产品证书,2002年

(9)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

(10)初中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室软件,全国首届仿真软件评奖一等奖 ,2009

(11)初中化学虚拟仿真实验室软件,全国首届仿真软件评奖一等奖 ,2009

(12)初中生物虚拟仿真实验室软件,在全国首届仿真软件评奖中荣获一等奖 ,2009

2、教学获奖:

(1)世界通史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

(2)世界通史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研究与实践,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

(3)能力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

(4)能力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

3、其他获奖情况:

(1)2007年,  被国家人事部评为“新世纪千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2005年8月,获得由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3)2006年8月,被国家信息产业部评为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

(4)2006年2月,被中国信息协会评为“中国信息化百名学术与管理带头人”

(5)2005年4月,被吉林省人事厅评为吉林省第一批拔尖人才第三层次人选

(6)2006年5月,被长春市委、市政府评为“长春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7)2002年4月,被评为长春市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

(8)2004年1月,被国家人事部、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9)2003年12月,荣获“2003长春十大IT杰出人物”荣誉称号

(10)2001年3月,获得首届“长春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

(11)2005年12月,被长春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活动先进个人

(12)2005年2月,被长春市高新区授予“优秀技术创新带头人”荣誉称号

(13)2001年8月,被授予长春高新区科技标兵荣誉称号

(14)2002年1月,被长春高新区评为优秀技术创新带头人

(15)2006年4月,被长春市高新技术区授予知识产权工作先进个人

(16)2004年1月,被长春市高新区授予“优秀技术创新带头人”荣誉称号

(17)2003年1月,被长春高新区评为优秀留学人员创业带头人

(18)2003年, 被中国经营报社评为“中国改革功勋”

(19) 2003年9月,被长春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留学回国创业人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