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委

余先川 教授

【个人简介】

余先川,男,1967年10月出生,四川人,汉族。2005年1月加入九三学社。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995年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1995年-1998年在吉林大学计算机软件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博士后。

余先川

盲信号处理、大数据智能分析与统计、协同计算、地质数据挖掘、矿产资源预测、遥感影像分析与处理,相关分析方法及系统支撑平台建设。

【成就及荣誉编辑】

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其中授权2项,公开4项,实质审查4项)、获准软件著作权4项,并在相关期刊及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专著3部(章),其中SCI/EI等收录70余篇。近几年来主持国家86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教育部项目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他项目多项。

【社会兼职】

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学会(IAMG) 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 2009.1-现在

中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副主任 2012-现在

IEEE Senior Member 2009.1-现在

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0.5-现在

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2008.1-现在

中国地图学与 GIS 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5.5-现在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1.12-现在

图像与信号处理》、《地质学刊》、《现代电子技术》等期刊编委

【研究领域】

多学科交叉研究,跨信息科学、数学、地球科学等学科。

专业方向:盲信号处理、大数据智能分析与统计、协同计算)、地质数据挖掘、矿产资源预测、遥感影

分析与处理,相关分析方法及系统支撑平台建设。

【研究概况】

长期从事盲信号处理、遥感影像处理与识别、数学地质、矿产资源预测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大数据数据挖掘等方面研究,相关系统支撑平台建设,横跨信息科学、数学、地球科学等学科。

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研究非线性空间信息统计、独立成分分析、非负矩阵分解、稀疏成分分析等理论方法,并将其引入地质、遥感等地球科学中,开始得到响应和发展;

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提出非负有序ICA、信源可变SL-ICA、稀疏非负矩阵分解、单亲遗传混合像元分解、频域稀疏成分分析、基于反馈机制的抗混合噪声的盲图像源分离、稳健协同克立格因子分析方法等创新性理论方法;

在实用级软件系统方面,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融入盲源分离面向对象的目标分类与识别等特色的遥感影像处理系统(KeenEYE2.0)已在北京市地质研究所等10多家单位试用;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克里格储量计算模块已加入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探矿者系统,并已在国土资源系统展开4轮系统应用培训工作。